近日,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长期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和金融投资工作的经济学博士前,出版了《癫狂与》一书。书中用36个短篇金融故事简要讲述了金融的起源、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以及现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机构的来龙去脉。文章浅显易懂,每个故事无一例外均表明,金融看似高深莫测,但万变不离其。
这本书告诉我们,金融的魅力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可分担风险,化柳暗为花明。今天,已经没有人再会怀疑金融的力量。从前梳理的这些金融故事中可以看到,金融并不神秘,金融创新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相反,许多金融创新源于生活,或者说,金融创新往往是为解决社会问题生发。不过,金融创新并非一些人所渲染的那种钱生钱,杠杆过高必生泡沫,金融离不开实体经济,否则,只能是浮萍之末。
书中描述道,著名史学家奇波拉曾称,如果没有金融,就没有工业;如果没有英国金匠用手里的资金投资,就没有近代银行;如果没有1666年9月燃烧了五天五夜的伦敦大火,就没有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营业所;如果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拉在外就餐时没有忘记带足现金,就没有现代信用卡;如果没有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大量违约,就没有评价机构的横空出世……
该书还例举了一个有关金融力量的故事;1492年10月12日,在大西洋上航行了两个月零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终于登上了一块新陆地--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从而掀开了人类发现美洲的新篇章。人们只是习惯追逐成功的,很少人会注意到,哥伦布的这次冒险之旅差点因为囊中羞涩而夭折。
当欧洲航海热风起云涌之时,从《马可·波罗游记》中获得灵感的哥伦布脑洞大开,声称从欧洲一向西便可抵达印度和中国。然而,当哥伦布游说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均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关键时刻,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典当首饰和珠宝作为哥伦布的探险资金。此举不仅帮助哥伦布完成了人类航海的新,同时顺带提升了典当业的影响力。
而另一本金融读物《千年金融史》,则试图阐述到底金融是什么,金融具有何种功用,纠正人们对金融的以及偏执的认识。在作者威廉·戈兹曼看来,金融不只是钱,它还是一项技术性工具。金融有几个关键要素:在时间上重新配置经济价值,重新配置风险,重新配置资本--金融已经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这就是金融力量之所在。
由此可见,金融绝非是简单的钱,而是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去解决资源有限性与人类无限性矛盾的工具。通过对数千年来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探索,戈兹曼详细阐述了货币、债券、银行、企业等令人惊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如何推动了城市中心的扩张,并促进了文明的繁荣。也正是这种金融的力量,推动了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书写的出现,促进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向帝国转变,决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并为引领欧洲世界的贸易扩张提供了保障。
作者在中文序言中写道;与其说《千年金融史》是一本为欧洲读者写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为中国读者写的书。此语虽有夸大之嫌,但也绝非客套。因为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写中国的金融历史,名为中国的金融遗产。戈兹曼认为,中国在金融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发展了自己的货币经济、自己的会计和金融控制制度,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证券--纸币。这些金融技术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出现在欧洲。中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了许多金融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戈兹曼经过研究,认为金融问题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解决。因为中国货币和铸币的发展轨迹与希腊、罗马完全不同,人们应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金融辉煌的历史,以及中国金融在历史上驰骋全球的力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中央制。但中央有个很大的问题:随着的延续,官僚机构作为整个帝国的维稳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农业社会逐渐养不起,加上连年战争,仅靠农业税已经无法弥补财政赤字。
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到了汉代,汉武帝建立了一系列垄断自然资源的国有企业。当时,盐和铁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围绕着盐铁形成了最先进的工业部门。中央还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从民间抽取财富,让金融的力量支持。
汉朝之后的唐代则为中国现代经济提供了另一个蓝本:土地公有制。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农民只是终身的租客,税收就是租金。同时,中央允许每一级、每个衙门可拥有经营性土地和资金,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筹措财政资金、维持部门运转,形成自己的金融体系。但由于、财权和行被分配在不同的官员手中,中央财政日渐捉襟见肘,于是,又设置节度使,几项合并授予同一人。结果,节度使了正常的官僚制度,不但无法产生有效的制衡,反而在握,有力量中央,并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可以说,唐朝的衰落首先是金融和财政问题,再扩大成为社会和军事问题。宋朝则为中国提供了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纸币。从宋朝开始,中国的每一个朝代都发现,纸币是一种更容易攫取财富的工具,纸币被迅速。即便到了现代,世界的纸币都是快速的筹款工具,并倾向于过度使用,近界范围的流动性泛滥就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