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中国的土地制度下,所有的城市用地都是国家所有。而当出让一幅新的土地给你建设住宅的时候,当然可以提出要求,说你是否可以建封闭住宅小区了。如果不同意,开发商可以不竞拍这块土地,消费者可以不购买这片楼盘。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慧,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文/周克成 人文经济学会理事兼秘书长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不再建设封闭小区”的意见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反对者众。
论者多认为此举有私产之嫌。但我原文,却看不出有私产的味道,而且认为这条意见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这段关于“不再建设封闭小区”的原文写道: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公共化,解决交通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请问哪里私有产权了?
首先,这里讲的是“新建住宅”,需要知道,在当下中国的土地制度下,所有的城市用地都是国家所有。而当出让一幅新的土地给你建设住宅的时候,当然可以提出要求,说你是否可以建封闭住宅小区了。如果不同意,开发商可以不竞拍这块土地,消费者可以不购买这片楼盘。
其次,对于“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是要“逐步打开”。就我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已建成小区,并不是马上打开的,也不是强制打开的。那么可以怎么“逐步”打开呢?
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可能。
一是通过和各个小区讨价还价,作出一定的价格或政策补偿之后打开。比如现在的住宅产权年限是70年,是否可以在打开住宅小区之后,将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无偿延长到100年、200年甚或1000年?这对和业主都有好处,增加了城市网,业主增加了物业确定性,不用担心70大限之后房子是否还属于自己。
二是待70年大限到之后,再打开相关小区大门,需要知道,任何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限只有70年,期限到之后,将小区公共用地用作它途,至少在法律上是讲得通的。我不认为70年大限一到,就会收回住宅用地,但将小区公共用地化为社会道还是可能的。
1949年以来,中国人的私有产权屡受,致使百业凋零,这也让中国人特别珍惜和爱护今天日渐恢复的私有产权,人们得而复失,主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产权思想。对此,我常理解和欣赏的。
但是,对于产权的划分界限和强度,我们不能太过于、,从而总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对一切规划意见。对于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分条缕析,权衡利弊,才能得到中肯答案。
这次提出“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要“树立窄马、密网的城市道布局,建设快速、主次干和支级配合理的道网系统。”
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就有很多学者反复拿和其它国际都市做比较。在高空中俯瞰城市,其中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纽约、等城市网相当密集,而则十分稀松。这是交通拥堵的一个严重原因。
城市之所以为城市,是因为它人口足够多、足够集中。人们从四面八方集中过来,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天下有无数人抱怨城市的种种不是,交通拥堵、空气浑浊、人声嘈杂之类的,但抱怨完之后,人们还是选择继续生活在城市里。这是因为,在城市里,人们更容易分工合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
在或小城市,你不可能第一时间看到电影,不可能有机会旁听一流学者的,不可能光做美甲师就能养家糊口,不可能半夜饿了就有人送外卖上门。但在大城市,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和口头上说的不同,人们喜欢城市,喜欢城市所带来的多样、高效和便利。
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你要高效便利的城市生活,就得在很大程度上放弃绿树成荫、开阔和鸟语花香。
在,有很多封闭小区,进入小区里,你可以享受一定的,但每天上下班花在上的时间得一两个小时,你还可能误了约会、开会、演唱会,因为道太拥堵了。
反过来,在纽约这样的地方,网高度密集,工作生活的节奏快、效率高,因此即便没几个封闭小区,也不影响它成为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移民。
那么,现在有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一个是封闭小区随处可见,但道稀疏、拥堵不堪的,一个是整座城市没几个封闭小区,但网密集、交通顺畅的纽约,你更愿意要哪个?
不管你选择哪一个,你要承认,纽约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毕竟同样作为国际大都市,纽约的吸引力不见得比更差。
而在今天中国,在封闭式小区随处可见、城市道普遍稀疏、拥堵日益严重的中国,能提出一种意见,要“窄马、密网”的城市道布局,是一种进步。
中国的城市,需要更多道,而不是更多的封闭小区。
(来源于微信号“周克成”)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