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解放书单 金恒镳评《知识大融通》:为什么要融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

※发布时间:2018-2-15 19:08:5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知识大融通》是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爱华德·威尔逊写于1998年的“心之作”,这本书让他从昆虫学家一跃而成为当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少有科学家敢尝试步出他们终身钻研的专业领域,威尔逊却不然。他从蚂蚁分类学的专业小领域,一次次开拓思考空间,用生物学的观点阐释其他学科,找出统合所有知识的理论基础。

  他的首次突破是1971年出版的《昆虫的社会》,该书用现代生物学的概念阐释无脊椎动物(胡蜂、蜜蜂、蚁、白蚁等)的社会组织与行为。四年后又出版了一本《生物社会学》,把式人类学、人类行为生态学及演化心理学的理论加进生物学的知识,进以阐释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社会组织与行为。这本书奠定了威尔逊在生物社会学界的学术地位,让他荣获了“生物社会学之父”的头衔。在这本书里,他提出若干人类行为极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论点,却遭到学术界激烈的挞伐。

  但是,威尔逊思考人类行为的演化生物学理论并未就此停顿。1978年,威尔逊出版《论人性》,书中统合种群生物学与生命演化理论,再度深入地以生物学的观点阐释人类社会行为,间接回应对《生物社会学》的。《论人性》获得了普利策非小说类。

  完成这本书后,威尔逊继续埋首研究蚂蚁。但是,有关知识整合的问题仍萦绕他的心头。《论人性》出版后二十年,威尔逊终于重拾基因与人性相关的主题,且涉猎的时空尺度与知识范畴更甚以往,论述更趋完整。这本著作便是《知识大融通》,他的第16本著作。

  威尔逊在书中指明了融通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可。如果这条行得通,在综合所有知识的状况下,我们对人性与人类之存在的理由会有深层的认识与彻底的改观。要这条可能的知识大融通径,他的假设是“化约论知识”。以物理学为例,自17世纪的牛顿第二定律起到20世纪的薛定谔波函数,共有六大定律统合了物理学。物理学家发现,构成的基本粒子的行为,不但阐释了的万象,而且推进了人类的科技文明,让21世纪的人类可以展望“量子电脑”时代的来临。应用物理学的数个统合了物理学,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文明史。威尔逊思考的正是:生物学可否比照物理学的方式,也有数个定律可以统合所有的知识。

  在生物学的范畴里,生物组织是一种层级体系,由井然有序的层级一级叠一级地构成,靠能量流与物质环把生命系统统合成—个复杂的生物圈。这些知识必要由演化生物学的演化论与基因学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佐以认知神经科学(即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可逐一融通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学),乃至艺术、伦理、教与人性的知识。

  威尔逊主张:生命演化的基础单元是基因,在竞争与合作策略下,适应变动,增加存活与繁衍后代的几率,将其所携带的基因传递到下一代。而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其基因在天择下模塑了创造过程,并具有遗传性。因此,基因与文化的共同演化促成脑的演化。当生物学家发展出人脑演化出人类之行为的知识,便可阐释经济体系、伦理学与教、美学概念及艺术创作等人性的作为。这也回应了先前备受质疑的社会生物学的论点: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有共同的特征,其社会行为的根柢与其遗传天性息息相关。

  追根究底,任何的行为都是受到可遗传基因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表现。人类行为亦受制于基因指定的表观遗传,即中性的基因可照知人脑指令,从事有利于与繁殖的行为,所繁殖的后代便可具有此可遗传的有利基因。在此推论下,脑部基因指定的表观遗传,也可模塑如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教学所注重的人类行为。威尔逊,人类学家、伦理学家、教家、家要在他们的知识国度内,重新思考人类行为与文化有生物性根源的议题。

  书中对社会科学的学者(包括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及学家)之间缺乏交流的现象提出严厉,认为社会科学未曾纳入人类生物学与演化心理学的知识,不看重人性的生物基础,因而使得社会科学陷入空洞化,未能统合知识,百年来裹足不前,缺乏重大发现。威尔逊,相关学者必须逐渐把研究的心力放在统合人脑科学、人类行为基因学、演化生物学及科学的趋同性上。

  威尔逊,脑科学与演化生物学是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衔接纽带。他把读者带到他所关心的最根本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基因与演化的人为操作会如何改变人的行为?又会将人类带往何处?人类可能与自然渐分渐离,乃至与之分庭抗礼,人类可能自然、全然改变地球吗?

  值得一提的是,威尔逊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而是地地道道的自然中心主义者。融通知识不是为融通而融通;融通为增长知识,阐明智人在自然界的身份、责任与能力。融通知识因人类的存在才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