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白音图嘎的绿军装

※发布时间:2016-7-27 10:24:1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李建成李海涛

  白音图嘎,蒙语美丽富饶的地方。然而,这个位于内蒙古中东部的偏远地区,却因土地日益沙化,人烟植被稀少,气候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正是在这片沉寂的原野上,在沟壑纵横的丘陵盆地间,活跃着一队年轻的橄榄绿,他们和蜜蜂采蜜一样,采石取样,每人每天行走二三十公里,背回数十件地质标本样品进行研究,乐而不疲。这就是武警黄金四支队担负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官兵,他们的任务是在这块欠发达的土地找到宝藏。

  开展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就要跑遍工作区的每一个角落。这群黄金兵用手里独特的勘探武器——地质锤、放大镜和罗盘,把脚下的岩石、地质构造、矿产的各种特征真实地描绘在地质图上,为更好地开发当地资源提供第一手依据。

  官兵刚进驻工作区时,正值内蒙古风沙肆虐的早春,整日行走在狂风肆虐的风沙天气里,每天都会带回二两土,出汗后在身上和成了三两泥,眼睛里不知道刮进又揉出多少粒沙。可大家谁也没喊累,没叫苦。

  隋维国,白音图嘎工作区项目组最年长的地质专家。这名来自吉林大学的区矿调权威今年已经55岁,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老资格”而搞特殊,每天与官兵乘坐吉普车在盆地沟壑间颠簸。大家都担心他体力透支,尽量少安排他上山,他却说道,“我走了30多年的野外山路,论地质阅历比谁都丰富,你们应该让我上去,这样咱们才能更好地探讨与交流。”

  2013年6月,在工作区内,他们发现了一个疑似恐龙腿骨化石,初步推断为一种叫做猛犸象的腿骨,受到了指挥部首长和专家组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他们又发现了一组洞穴生物遗迹,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它们生存的地质年代,为枯燥的地质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

  这些官兵驻扎在牧区的一个大院里,当地政府和牧民听说部队来为他们开展地质工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官兵也迅速融入到驻地的建设中,施工中他们严守纪律,从不破坏牧民的草场,从不进百姓的院子,施工完毕后主动回填探槽。他们还主动承担当地的应急力量,勤加演练预案,时刻准备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贡献。当地大多是蒙古族群众,中队把蒙古族的历史风土人情资料贴在学习园地上,组织官兵学习。施工途中,他们结合实际就地讲解蒙古族文化习俗,教育官兵自觉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同胞和谐相处。

  官兵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受到了群众的喜爱,难怪当他们背着一串串样袋走过蒙古包时,总会有牧民热情地在后面说道,“看,这些穿着绿军装的小伙子多帅!”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