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用这句话概括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或许再为贴切不过。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该校利用先天的地缘优势面向三至六年级开设观星课程;并以民族特色为主打牌,将满语课程在全校普及。
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但长哨营中心小学以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科技教育的独到在科技教育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目前,学校科技类包括科技小发明组、科技小论文组、创客小组和天文小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天文小组当仁不让。
学校地处深山区,据城区240华里。地势高,空间开阔,大气透明度高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学校被天文爱好者冠以北部最佳观测地。也正是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一优势,使得学校以此建设校外活动中心,开展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学校特别聘请少年宫退休天文教师朱江老师作为教师,在校内学生天文教育。据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刘煜介绍,目前,学校已经将天文课排进课表,三至六年级学生均可享受普惠式的天文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学生们将会掌握基本的天相原理以及使用望远镜的简单操作方法。有时候,他们也有机会进行实时观测。在普惠的基础上,学校也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天文课上,指导教师将发掘有相关天赋的学生,并以双向选择的方式,招收学生加入天文。在中,这些观星小达人将深入学习天相知识,在普及及的基础上学习望远镜的调试、安装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将独自完成整套观星准备环节。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指上谈兵,天文的还不定期地实时观星。我们会根据天相的变化不定期地安排学生观星,有时候一个月就有3、4次。刘煜告诉晨报记者,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天文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地理课程打下入门基础。
天文教育在服务校内的基础上,还辐射校外。据了解,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少年宫、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和周边中小学等多个单位和学生的天文教育。几年来,已接待了20批2000余人次的校外学生来观测站交流。
满族乡是长哨营中心小学的另一大地缘优势,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民族教育成为学校另一张抢眼的校园名片。学校紧紧抓住满族乡的历史资源,开设民族教育课程,更是从去年春季起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满语课程,以满语为窗口将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
去年,学校与满语专家王庆丰签订了为期3年的满文教学协议,这是学校首次将满语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也进一步了学校民族教育的大门。当被问及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教育时,刘煜解释,首先,学校50%左右的学生均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很多民族知识;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是认识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抓手,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近年,学校开发了《满族风情》、《满族剪纸》、《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突出学校特色,内容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构成、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族体育、党的民族政策等。此外,为了探究民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育活动的效果,学校还开展了《低年级民族教育研究》、《满族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合学校特色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新增的满语课更是为民族教育阵容增砖添瓦。学校很多满族学生,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太会说满语了。刘煜认为,开设满语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满族的文化和历史,更能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共享,让各民族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