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至7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王霄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开题报告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召开。出席本次开题报告会的有中央民族大学陶立璠教授、浙江大学吴杰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邓启耀教授与何国强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杨权教授、郭冰茹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中山大学科研院基础研究管理处袁旭阳副处长以及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霄冰教授就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旨、总体框架、研究思、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等作了全面陈述。项目是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王霄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由来自中、日、德、法多国的学者所组成的学术团体。作为基础性研究,该项目旨在全面、系统调查、、奥地利、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梵蒂冈)、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的主要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所收藏的中国民俗文献及民俗有关文物,并予以编目、整理,最终以数据库和专题研究的形式予以呈现。
与会专家在听完王霄冰教授的介绍后,从各自的学科背景以及承担国家项目的经验出发,指出了该项目未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搜集范围与内容、形式、数据库建设以及人员安排等等,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12月7日召开的第二场会议,重点是由项目组展示其前期及未来研究计划,并就项目组分工进行讨论。来自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松尾恒一教授做了题为“日本藏明清代中国民俗关系资料的特色所在”的报告,介绍了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对散落于日本的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工作。目前正在编写《德语国家的中国民族志和民俗志研究》一书的波恩大学教授白瑞斯(Berthold Riese)分享了德语国家相关机构与个人的中国民族志和民俗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针对海外藏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献与文物的研究问题,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一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国内外瑶族《过山榜》等文物的收藏情况,并用视频展示了瑶族珍贵资料《评皇劵碟过山榜》。此外,山东大学赵彦民与农业大学的斯琴分别就日本所藏的满铁资料与日本大阪民族博物馆所藏的民俗文献与文物进行了汇报。
作为本项目的重要部分之一,中国海洋大学的李扬教授和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刚工程师主要围绕数据库建设的诸问题进行了汇报。李扬指出了建设数据库可能存在的困难,包括:海外电子数据如何植入数据库、数据如何输入、界面设定、数据库平台的创新、数据库图像处理等等。主持完成了多个数据库建设的李刚工程师则从技术上提出数据库建设的八点流程,即数据库的定位、数据的类型、论文和作者数据、原数据制定的标准、资料输入的流程、研究和分析的形态、资料的完整性、访问控制。
会议最后,王霄冰教授再次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项目组们的建言献策和鼎力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同时,为了抢救更多海外的民族文化遗产,项目组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其中,“筚蓝缕,以启山林”,共同为我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年4月13日-5月7日,项目组首席专家王霄冰教授应子课题四负责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教授的邀请,以该馆外来研究员的身份前往日本进行了大约为期4周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简称“历博”)位于日本千叶县,成立于1981年,自1983年起对外,是一所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同时还作为“大学共同利用机关”,与来自大学等的研究人员一起开展各种研究工作。馆内收藏有大约22万件与日本历史与文化有关的文物与资料。
此次访问研究的重点,一是调查“历博”内所收藏的明清时期中日贸易相关资料中的中国民俗文献,包括记录了早期中国商船样貌及航海习俗的各种《唐船图》,反映旅居长崎的清代中国海商日常生活的《唐人屋敷图》、反映中日生丝交易习俗的“丝印”(贸易用印章)等等。除这些已知的文物之外,王霄冰教授发现该馆还收藏有近代以来日本人收集的来自中国的明信片大约800枚,大多是年代已久的老照片,对于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和各地民俗生活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资料。未来如有可能,本课题希望能在与日方合作的基础上对这批资料加以开发和研究。
此次访问“历博”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了解该馆自上个世纪初以来与五洲博物馆和荷兰莱顿民族博物馆等共同开发“西博尔德的日本藏品”的项目情况。因为该项目的目的与开展方式与我们的课题有诸多相似之处,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王霄冰教授在访问期间与该项目的日方负责人、“历博”现任馆长久留岛浩教授和资源中心主任大久保教授进行了会晤,详细了解了项目经过和已经取得的,并接受了参与项目的摄影师胜田徹的技术指导。5月13日,应久留岛馆长之邀,王霄冰教授前往名古屋市博物馆参观了“西博尔德的日本博物馆”的实物展览并出席了开幕式。
在“历博”驻所研究期间,王霄冰教授也访问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和神奈川大学的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和非文字资料研究中心,以及爱知大学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纪念中心,南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和Asian Ethnology编辑部,了解了其中所收藏的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的基本情况,向其负责人表达了开展合作研究的意向,并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自立项以来,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子课题四“日本、美国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的调查、编目与研究”的部分在2017年第3期《文化遗产》上刊发了“日本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专题文章。
该专题由大学王京副教授主持,共包括四篇: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的《基于中国在日资料进行民俗研究的可能性——聚焦明清访日海商相关记录》、王京的《日本民俗学的中国研究:1939年的转折》、山东大学赵彦民的《日本满铁调查文献中的中国民俗资料——以lt;中国农村惯行调查gt;(1-6卷)为中心》、农业大学斯琴的《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及其所收藏的中国资料》。
自古以来,日本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都有密切的交流。这也使得日本成为藏有中国民俗文献、文物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了解相关资料的馆藏信息及构成,对其进行发掘、研究,无论是对于中国民俗学,还是对于中日文化交流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对学者而言,面对数量巨大的资料如何进行筛选与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王京在主持人语中指出了对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的三个层面:“资料形成的研究”、“资料状态的把握与利用技术的开发”、“资料意义的挖掘与研究”。
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围绕在日的中国民俗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博物馆馆藏入手,松尾恒一对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所藏的明清之际中国访日海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探讨。该批资料既有日本人与旅日荷兰人对清代访日海商的商贸活动、生活状况的描述,也保留了当时中国的多种民俗活动,如祭祀妈祖、赛龙舟等等。这些珍贵的资料为民俗学及相关研究贡献了具有价值的新材料,同时提供了一种以国际化视野对民俗资料进行多立场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松尾恒一相同,斯琴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藏的中国资料入手,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统计与分析。该博物馆以收集民族学、民俗学相关资料为主,馆藏中国的民族文化资料达15315件,其中以少数民族资料居多,对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王京从日本三四十年代的学术期刊《民间传承》及《旅行与传说》所涉及的中国内容着手,联系时代背景与社会动向,重新考察了日本的“一国民俗学”学术传统与理论。同时通过对两本期刊的量化分析,将1939年以来日本及民间机构对中国的实地调查联系起来。赵彦民以6卷本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为例,基于民俗学的视角,对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的民俗调查资料进行解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7年6月5日至7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组举办的“《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的建设与数据采集方法”工作坊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召开。出席本次工作坊的有项目组负责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霄冰、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刚及其团队、大学副教授王京、浙江衢州晶品工作室摄影师叶晶品、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松尾恒一、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白瑞斯、广州美术学院吕晓珊、仲恺农业学院牛加明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研究生。
此次工作坊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的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定位与管理、数据的采集与输入进行商讨,并就民俗文献与文物摄影的相关技术进行培训。在为期三天的工作坊会议中,李刚及其团队对数据库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并就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相关培训;叶晶品和牛加明分别介绍了民俗文献与文物的摄影技术及三维图像采集方法;吕晓珊就网页界面与LOGO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则向大家展示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皮影戏专题数据库。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项目组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例如,松尾恒一探讨了对海外资料进行民俗研究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以国际化的视野对民俗资料进行多立场的综合分析法;刘蕊结合自己在法国访学的经验,介绍了中国俗文学文献的目作和整理方法;王京则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从三个层次阐释了民俗资料使用及研究的学术意义。
最后,项目组就《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的设计定位等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并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的进度、预期、项目组的分工等。与会专家学者们从各自的学科背景以及承担国家项目的经验出发,对该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使项目组受益无穷。未来项目组还将就相关问题继续深入探讨,以期能够按时保质完成相关任务。
正在慕尼黑大学访学的项目组、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陈雅新,在访学期间对欧洲藏中国清代外销画进行了调查,并代表项目组与多家收藏机构商讨合作建设外销画数据库事宜。目前荷兰莱顿民族学博物馆、热带博物馆、鹿特丹世界博物馆已同意将其所藏外销画的数字化资源收入项目组的数据库;、法国和英国的一些收藏机构也正在就外销画数据库建设问题与项目组进行沟通和协商。
欧洲的中国外销画收藏非常丰富,比利时、丹麦、爱沙尼亚、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等国家都有着中国外销画的藏品。搜集这些散落在海外的画作,无疑会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原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先生特为项目组正在筹建的数据库《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题字(下图)。陶立璠教授从项目甫一开始,就对该项目予以了诸多关注并寄予厚望。他认为,利用现代技术把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加以搜集、整理,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同时,建立网站,公开资源,也有助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并热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2016年11月,“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立项。
•2016年12月5-7日,“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在广州召开。
•2017年2月18-7月5日,子课题一负责人、波恩大学民族学和古美洲学研究所白瑞斯教授(Berthold Riese)来访,开展驻所研究。
• 2017年3月4-6日,慕尼黑大学汉学系博士肖文帅、南昌大学硕士Vadacca Sandro来访。
•2017年3月7-9日,日本关院大学社会学部岛村恭则教授携翻译东京大学人类学硕士谢舒恬来访。
•2017年3月8-10日,科隆大学东亚系中国研究中心黄伟平教授、刘泳涛、梅博士来访。
•2017年6月5-7日,“《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源网》数据库的建设与采集方法”工作坊在广州召开。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