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不代表懦弱,相反,一直以来中国强大的国力让周边国家臣服,很多国家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不同于的殖,中国不轻易藩属国内政,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两国间并不是与被的关系。相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藩属国每每进贡时,都会给予其大量赏赐,甚至超过其进贡物品价值,在其遇到危机时,还会无偿为其提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藩属国甚多,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地位也很高,直到到了近代,入侵,中国国力衰微,自保已然不暇,更是无力顾及藩属国,很多以前的藩属国纷纷脱离,以朝鲜为例。
在韩国首尔西大门区岘底洞公园里面有一座大门式建筑,它类似于法国的凯旋门,坐西朝东,用约1850块花岗岩砌成,高14.28米,长7米,宽11.48米,下面有道通行,这就是门,现在是首尔一道著名的景点。说起门,就得从中国明清时候说起,因为它同中国大有关联。
14世纪末,朝鲜半岛最后一个统一王朝成立,即朝鲜王朝。朝鲜王朝从开国之初就是明朝的属国,它极其重视与中国的藩属关系。1407年,朝鲜王朝在首都汉城(今首尔)西郊修建了慕华楼(后改名为慕华馆,即仰慕中华之意),作为迎接中国的国宾馆,后又在慕华馆旁修建了迎恩门(取迎接中国来的恩赐之意)。每每中国使者到来,朝鲜国王都会亲自出城在此迎接,并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俗称郊迎礼)。直到近代中日交恶,这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1890年,清朝派遣使臣前往朝鲜吊祭神贞赵氏。此时的朝鲜已经聚集了很多的外国人,尤其是日本的侵入,而清廷的影响了已经大大削弱。因此朝鲜国王李熙不愿前往迎恩门郊迎。后来在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的压力下,李熙才亲自前往迎恩门迎接。而这也是迎恩门前举行的最后一次郊迎礼。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惨败,日本控制了朝鲜,并扶植亲日傀儡。作为象征中国和朝鲜藩属关系的迎恩门自然不被允许存在。1895年2月,迎恩门被朝鲜亲日拆毁。后来朝鲜在迎恩门原址上修建了门,而原迎恩门只剩下两根花岗岩石柱。迎恩门的拆毁也象征着中国从此了。在这之前之后几年,清廷的藩属国诸如越南、老挝、尼泊尔等纷纷与中国割断了藩属关系,从前的那个强盛的万邦来朝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