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电(记者侯丽军、白洁)作为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年大戏,中国-拉共体论坛(简称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将于8日至9日在举行。
专家认为,这次会议是落实去年7月习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所达成共识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拉整体合作从构想成为现实。
“中拉外交史上的一件盛事”
无论从哪个方向走,去、欧洲、只不过是去拉美遥远程的一半,但这并不妨碍中拉双方的密切交流,拉美司司长祝青桥5日如是说。
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将主题定为“新平台、新起点、新机遇——共同努力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充分体现了双方期望推动中拉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发展的决心。
这一点从会议的规模和规格也可见一斑。截至5日,拉共体33个国中,已有30个国家确认与会,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美洲开发银行和拉美开发银行等区域组织负责人也将作为嘉宾参会,仅部长级官员就有40位之多。
作为新年第一场主场外交的重头戏,中国国家习将与多位拉共体国领导人共同出席8日举行的会议开幕式,并将发表讲话,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对中拉合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这次会议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外交史上的一件盛事,标志着中国与拉美地区整体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说。
她说,中拉整体合作是中国与拉美一些国家现有双边合作的重大补充,中拉之间双边和多边合作将实现共同发展、相互推进。“这次会议将为中拉未来合作确定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为未来发展提出具体的发展思。”
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说,这次部长级会议是中拉整体合作迈向机制化的重要一步。目前中拉整体合作框架基本成型,他未来将中拉农业部长论坛、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智库论坛、中拉青年家论坛等现有合作机制纳入中拉论坛框架。
开展整体合作是共同战略选择
距离部长级会议召开还有不到3天的时间,目前各方正在就会议文件进行商讨。据了解,去年习访拉期间制定的《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有望在此次会议上出台,规划将就中拉务实合作提出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的办法和径。
中拉面积之和、人口之和分别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近年来,中拉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专家认为,中拉在各自发展战略中相互倚重的格局日益凸显。一方面,中拉之间相互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经济互补性逐步加强;另一方面在于双方高层领导的直接推动。
习上任不到两年,就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全部建交国领导人实现了会晤,凸显出拉美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有不少拉美国家的领导人上任后不久就访问中国,“显示出他们对中国的高度重视。”吴洪英说。
在她看来,中拉有着相同的发展任务,也有着相同的历史命运,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也相似。
“中方将拉美看作‘潜力股’,拉美将中国看作重大发展机遇,很多国家都想搭中国的快车。双方天然地选择各自为合作伙伴。”吴洪英说。
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研究所经济学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认为,与一个强大的中国发展合作关系,将为拉美国家带来一个全新的南南合作模式,因为与历史上同欧美国家不对等的经贸关系相比,这种南南合作模式更加注重彼此的长远发展需要。
“开展整体合作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同愿望、一个共同战略选择。”祝青桥说。
未来合作新增长点日益明晰
专家表示,中拉双方可以通过部长级会议这一平台,探讨进一步推动互利合作,使其成为中拉关系的压舱石。
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4年1月至11月,中拉贸易额达2419.3亿美元,上半年中国对拉非金融类投资流量达90.6亿美元。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不利的情况下,这些来之不易。
在习去年访拉期间,中方提出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两大目标”,并提出“1+3+6”中拉务实合作新框架。
这一框架指一个未来5年合作规划;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三大引擎”;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六大领域为合作重点。
专家认为,这6个重点领域极大拓展了双方的合作范围,除传统的能源资源合作领域,其余5个领域有望成为中拉未来合作的新增长点。
此外,中方宣布实施200亿美元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
祝青桥说,中国向拉美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支持等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方欢迎拉美国家能积极使用这些金融融资安排,也愿进一步开展双方务实合作项目。
“在高科技领域,虽然目前只局限于巴西、委内瑞拉等几个国家的卫星合作,但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比如与智利的天文合作,与阿根廷的核电站合作,以后类似合作会逐渐实现从点到面,使中拉合作内容更丰富、领域更宽广。”吴洪英说。
拉美与中国人的寻常生活并不遥远
用“世界上最遥远”来形容中国与拉美毫不为过: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中国与拉美分处地球两端。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天上地下,飞机、铁、汽车、美食、旅行、偶像……中国和拉美,紧紧相依。
两洋铁:将给中国人带来更多拉美产品
拉美栖息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怀抱中,连接大洋的“两洋铁”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拉美人的美好愿景。去年7月,习与巴西、秘鲁领导人签署的《中国-巴西-秘鲁关于开展两洋铁合作的声明》,让愿景开始变为现实。巴方日前表示将尽快签署有关两洋铁合作协议。
据初步规划,这条5000多公里的铁,西起太平洋畔秘鲁的港口,向东穿越安第斯山脉,经亚马孙雨林,进入巴西高原腹地,这里正是巴西的大豆、玉米主产地,之后连接巴西规划新建的铁,终点抵达大西洋的巴西港口,是一条横贯拉美、通连八方的铁大动脉。
两洋铁和普通中国人有什么关系?这条铁将缓解巴拿马运河的运输瓶颈压力。秘鲁驻华大使卡普纳伊说,通过两洋铁,秘鲁、巴西及周边国家的丰富产品将能更便捷地运到中国和亚洲市场,亚洲国家产品也能更方便地抵达南美。
两洋铁前,中国在铁运输方面的实力已名扬拉美。世界杯期间,在里约热内卢,中国北车生产的地铁车辆和EMU电动车组接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当时的北车还接到新订单,生产的车辆将服务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
沥青:从二环到成渝高速
当你行驶在有“项链”之称的二环上,不知是否留意过铺就面的黑色沥青。这看似不起眼的天然材料,来自万里之外的加勒比海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特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经历亿万年演变形成的沥青,无污染、经久耐用、抗老化、抗变形,符合二环车流量大、冬夏温差悬殊的特点,能有效延长面的使用寿命。
不仅二环,特多的沥青还遍及各处,包括首都机场跑道、成渝高速公、江苏江阴大桥等。
除了沥青,拉美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很多,造房用的钢材、汽车用的油、女士钟爱的宝石……许多都来自拉美。
舌尖上的“拉美”:辣椒、玉米、美酒、咖啡……
爱吃川菜、湘菜?辣椒必不可少,而辣椒就“出生”在墨西哥和秘鲁等地。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它,带到欧洲,再逐渐传入其他地区。哥伦布在拉美发现的还有玉米。此外,土豆、番茄、可可、菠萝、木薯、烟叶、金鸡纳树的“祖籍”也都在拉美。
智利生产的葡萄酒兼具欧洲和南美特色。喜欢鸡尾酒或者烘焙的人都知道朗姆酒,原产古巴,甘蔗制成。龙舌兰酒和科罗娜啤酒则是墨西哥的特产,为中国人所熟知。有酒还得有肉,巴西牛肉是许多饕餮客佐酒下饭的首选。
谈舌尖上的“拉美”,不能忘了咖啡。全球前两大咖啡生产国——巴西和哥伦比亚都在拉美。牙买加蓝山咖啡享誉世界,味道芳香,口感润滑,价格不菲。
遥远的距离不了舌尖上的“拉美”。目前,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已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在中国可以买到越来越丰富的拉美食品。
关于拉美,想说的还很多,牙买加、海地、巴哈马对国人实行免签或落地签;我们乘坐的飞机可能是从巴西购买的E190飞机;切·格瓦拉、文学巨匠马尔克斯、球王贝利、“飞人”博尔特、“摇臀天王”瑞奇·马丁等“偶像”还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拉美,很远,其实也很近。
(记者梁淋淋、熊争艳)1月5日电
中国-拉共体论坛
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将于8日至9日在举行。这一论坛是中国和拉共体国的间合作平台,它的成立也实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
拉共体,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简称。这是目前唯一涵盖所有33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地区组织。2011年12月,拉共体正式成立,为加速推进中国与拉美地区整体合作提供了条件。
拉共体的主要机制有:国家元首和首脑会议、外长会、轮值国、国家协调员会议等。为协助轮值国工作,设立了“四驾马车”机制,由现任、前任、候任轮值国和加勒比共同体(加共体)轮值国共同担任。现任“四驾马车”由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和巴哈马组成。
2012年6月,中方领导人就开展中拉整体合作提出系列,得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响应。同年8月,中国同拉共体“三驾马车”(即现在“四驾马车”的前身)外长建立了定期对话制度。
2013年以来,习等中方领导人同拉共体国领导人就推进中拉整体合作广泛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2014年1月,拉共体第二届峰会通过《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为中拉整体合作进程奠定了基础。
2014年7月,中拉领导人在巴西利亚举行历史性的首次集体会晤,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尽早举行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
中国同拉美地区的19个国家签有文化协定,在14个国家建有31所孔子学院和10个孔子课堂。
(记者郝亚琳)据1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