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读一个经济学博士能干什么?计量大师李奇教授的精彩见解

※发布时间:2018-1-18 14:28:0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博士,原本是智慧与能力的代名词,现在却成了“社会底层中学历较高的一批人”,随着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博士生数量也跟着上升,传统的导师制向老板制转型,却又一时间显得不伦不类,怪相丛生。博士,究竟去哪儿,这个课题可能是所有博士生做过的所有课题中最棘手最令人不安的一个。今日,我们推送一篇计量经济学大师李奇的实录,该节选内容主要谈及经济学习中的要诀、数学模型运用,也指明了读经济学博士可能的出。

  李奇教授是世界计量经济学大师,身兼七个著名经济学和统计学国家总编或副总编,他界学术刊物发表了百篇论文,他的著作《非参数计量经济学》(Nonparametric Econometrics)已经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望他的所言所悟及切身经历,能让读者有所。

  李奇教授:这个不一定,我觉得他们可能差不太多。另外如果读博士的话,我原来在教过一个毕业的学生,他学的非常好,后来他在大学拿的博士,他在大学读了一年,然后他转到去了。

  他在数学是学得最好的,到了也是学得最好的,我有个朋友在那里当教授,说他成绩最好,但是大学好像是,你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部分教授好像不是特别管你,你都要自己做,因为他自己做教授没有太管,所以他做的东西当时没有引起教授的很大兴趣,最后工作找的也不理想。所以我想,如果他再大学毕业的话,虽然肯定不如,但是那些教授会很密切的跟他合作,他找的工作反而可能比在找的工作更好。

  所以,不是说一定是好学校出来就一定最好,当然你要是出来最好的学生,教授特别欣赏,这些老板都是得诺贝尔的,极力推荐你,肯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主持人伊凡:就像现在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希望到美国去读本科,大部分都是希望去读经济学或者商业方面的专业,所以说我想问一下,您从经济学教授的角度来这些学生,比如说高中阶段该做哪些准备。

  李奇教授:先说一下这个经济学和商业,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商业专业是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硕士的话大家都知道,MBA就是工商管理硕士,就是比较时髦的一个专业,如果你真是学工商管理,你最终不想读博士,不想当教授,只是想做实际工作,想到公司去工作,其实他们不用特别多的数学。

  那我觉得读大学的话,不管读经济还是读商学院,你肯定要学微积分的,这是大学要学的,但是并不是很深,到大学实际上学得更多的是怎么跟人打交道,在公司,心理学,这种跟人打交道管理的技巧,学的内容就更重要了。

  但你如果说我还是想读博士,然后我想去当教授,估计在商学院读博士用的数学也是比较多,比如说管理博士,我有好几个同学在国外做教授,管理学,其实有一部分人之前是学经济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去读了管理博士,那用经济理论的比较多,用数学的也比较多。比如计量经济学、对策论的一些东西,博弈论,但是有一部分是学心理学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了,他原来是北大心理系毕业的,心理学也有很大优势,你在管理的时候心理学是很重要的,你怎么了解人的心理最佳管理,学心理学我知道在北大心理学学士的话也需要不少数学,比如当时在北大我是物理专业的,我学概率论的时候是和心理学专业一块学得,同时上的课,一个老师教,但他们总的来说,数学用的要比经济学少一点。

  李教授:也不能说那么绝对,数学很重要。有些人数学并不是特别强,但是你基本的要懂,但也不是说你数学特别突出,搞很复杂的证明,但经济学也需要很好的直观,好多问题你要能看出来怎么解释、怎么解决。

  你有一个想法之后,你就收集实际数据,用实际数据验证你的理论,或者你认为某些数据不对,你用反来证明这个理论不对,这个时候你就要直观比较强,另外你会计算机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会处理很多大数据,这时候并不需要很多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操作只是处理数据,数学好总是有帮助的,但是数学差一点也能做的非常成功。

  你比如说得诺贝尔的人有的数学非常好,数学家的数学非常好非常好,那有的人数学就很一般,但是他们直观特别好,他们能看到好多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其实包括宏观经济学、物理学,物理学用数学用的这么多,但是物理学也有数学不好的人得诺贝尔,就是说他们洞察力很好。

  主持人伊凡:就是像您觉得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相比较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势?或者说有哪些劣势,我们可以提前避免的,在去美国读书之前。

  李奇教授:一个很标准的看法,大部分人都知道,就是中国学生受的训练比较严格一点,数学学得多一点,题可能做的多,比如说学数学或者考试,比哪个学生强。

  但是到了做论文的时候可能美国的学生想法多一点,他们的创造性强一点,他们从中学小学就经常鼓励你创造性,你做这个实验,有这个想法,自己比较放开,但是他们严格的做题比中国学生少一点,但是这个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我们教育制度就是这样,学校让你考这个试,读这个课本,你就要做,没让你做性的试验你也做不了。

  但是所有的学生,就是说你想出国也好,如果你只想学习好,比如想出国,或者想读研究生,想出国当然英文很重要,英文不好将来你很被动,数学也很重要,如果你学得学科用数学,比如说你学经济学也好、管理学也好,学物理化学统计这都用着,即使你学医学,用到化学和生物的东西,数学对化学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化学你要用数学算一些公式,数学是比较基本的。

  当然你要说我纯粹学艺术的,比如说我是学传媒的、学,有些专业肯定是不用数学的。当然也有很多专业用数学。

  李奇教授:经济学你要是分比较大的块,一般我们分成三块,一般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整体的国家,怎么订税收制度,印多少货币,怎么来控制通货膨胀等等。

  那还有一个,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就是研究比较个体的,研究比较小一点的,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研究厂商的行为,厂商怎么追求他的利润最大,怎么控制他的成本。第三个就是我做的计量经济学。

  所以一般就是研究生在我们这读博士,一年之后他要考三个博士生资格考试,一个是宏观经济学,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计量经济学,那你要做科研的时候就又要往下分了,宏观经济学有做不同的,做银行这块,看银行的功能是什么,有的人说我研究的税收政策,微观经济学有的人说我研究厂商理论、对策论,有的人说我研究公共管理等等,就是研究这些具体的,计量经济学具体用时间序列的理论来研究。

  李奇教授:主要用到概率论和数学统计了。像概率,因为这些东西都有不确定性,所以会用到基本的概率模型。这个模型里有很多参数我们不知道,就要用到统计学的一些方法。

  高燕定:现在很多人,出国留学要学经济,或者有些家长说我是搞经济的,但实际上我知道他们是想学管理的,就是说他的家长本身是做管理的,经常有的人就把经济和管理混掉了。你觉得学本科如果到国外学经济的,他最后去学企业管理或者商业管理,和本科出去就学商业管理,他们未来能不能学经济学的硕士、博士,这样的基础准备好不好?

  李奇教授:如果最终想读到博士的话,在国内学经济、学管理都可以。在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注意多学一点数学,就是说现在国内不管经济还是管理,比如说微积分,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都是必修课。

  李奇教授:在美国概率论不是必修,微积分是必修,一般讲的比较低、学得比较浅。线性代数也不是必修。

  李奇教授:如果你只按他数学的最低要求去学,那就很难,就是说如果我想将来读博士,因为美国大学上课比较,你可以选修,选很多课,所以选课的时候就可以选深一点的课。

  就是说,我选工程类的数学,不要光选经济学的数学,甚至有可能选数学专业的数学,跟你个人的能力,多选一点,这样读博士的时候也会有优势。申请的时候,我们教授一看这个学生的材料,是学经济学的,如果你只学过一个第一年的微积分,那是肯定不够。

  比如学了工程数学、后来又学了两年的微积分,又学了线性代数、又学了概率论,成绩不错,对他录取有帮助,而且对他将来读书肯定有帮助,如果他数学学得太少,即使录取了,也跟不上,很难。

  李奇教授:平常跟着我们做的学生都不会太多,像比如说现在有个学生跟我做,他们那届学生只有7个学生,进来的时候大概20来个,但是中途有些学生考博士资格考试没过,就淘汰了,最后读到三年级的时候就剩7个学生了,一共有30多个教授,有人做这个有人做那个,平均起来一个教授一年不到一个学生。

  李奇教授:这是剩的比较少的一届,有的时候进去25个,最终剩15个,这就算比较多的,那其他的转成硕士的,如果博士资格考试没过的话一般都可以拿一个硕士学位,有的就转到别的学校去了,转到差一点的学校,有的转到别的系去了,比如经济系过不去,就转到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的博士资格考试要求就低,比较容易过,也有就不再读了,硕士毕业就找工作了。

  高燕定:那如果从未来职业发展来说,读一个经济系的硕士,今后能干什么,读一个经济学的博士未来能干什么?

  李奇教授:在美国经济学硕士作用不是很大,像在我们学校硕士一年就可以毕业,如果你本科毕业了到我们那读博士,一年以后博士资格考试没考过,你就可以拿一个硕士,所以你只读了一年研究生,也没有做论文,只是上了几门课,所以没有太多的优势,如果他这个专业需要比较少的经济学知识,本科生可能就够了,如果要求比较高的知识一般需要博士生,或者说硕士生找工作的时候人家把你当成本科生看,很可能这样。

  因为不像原来中国硕士生,我们读硕士的时候,要读三年,还要做论文,那个时候确实能学很多东西,所以一般你如果做研究性,不管去部门或者去学校,一般都要读到博士。

  李奇教授:一般博士生毕业出来以后首选工作是去学校做教授,如果学校找不到的话,当然个别的人首选就是去了企业或者部门了,那么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去学校,如果去学校去不了,没有找到,一般会去银行,招商银行,或者也有去世界银行的,比如去联合国的这些有关部门,都有,但是还是去商业银行,去私有的还比较多,去那做些科研,做些预测,比如预测利率怎么变,预测汇率等等,比如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怎么变,就是研究这些东西比较多。

  高燕定:问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你刚才说你的研究生很少,我知道你发表了大概一百篇的论文,大家都知道研究生和教授的关系是老板的关系,很多教授都叫研究生给他做研究,那你这个就吭哧吭哧全部都自己做是吗?因为你没有什么学生。

  李奇教授:多的时候同一年同一届的学生,多的时候一年有两个学生跟我做,有的时候一届一个学生跟我做,有的时候这一届一个也没有。当然,学生一般要四到五年才毕业,所以一般手下总有学生,多的时候可能同时有三到四个跟我做的,少的时候就一个人和我做,学生总是有的。

  当然写文章,主要还是靠自己,因为大部分学生数学功底不够,因为我做的比较理论,我的理论需要数学证明的,有的学生证明不了,所以我的学生就是做些应用,当然有的时候我也和他们合作一些文章,有的时候我就可以指导一下,他们自己写文章,我就不和他们合作了,当然过去也有两到三个学生数学很好,跟我做了不少证明的文章,一个是南朝鲜的,韩国的一个女学生,现在回到韩国了,还有一个是中国学生。也有(学生)数学不错的。

  李奇教授:但是很多文章合作,不是和学生合作,是和其他学校的教授合作。比如我最近写一本书,是和一个教授合作的,他就是人,不是中国人,那么我跟他合作了很多文章,当然我也和其他学校的中国教授合作过很多文章。

  和教授合作比较快,大家水平差不多,讨论起来很方便,有的人数学好一点,有的人应用好一点,这样也互补,学生如果碰到好学生,当然也能写出不少好的文章。有的学生数学功底不够的话就不行,我做的比较理论,这时候和学生合作就不是太多。

  在首都经贸大学的校园里,李奇引起高度关注是在2012年9月7日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大会上。当时他身着笔挺西装,非常严肃,像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

  正是这一年,李奇教授受邀加盟首都经贸大学,并出任新成立的国际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奇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在非参数计量经济学和金融计量经济学。

  作为国际知名的学者,李奇曾收到国内不少高校的邀请,但他最终选择了首经贸。“我选择首经贸就是因为被学校领导礼贤下士和的决心魄力打动,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我愿意为这样的学校竭尽所能”,谈到当初为何选择首经贸的时候,李奇激动地说。

  李奇以特聘教授的身份担任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他计划使他所领衔的国际经管学院“3年出现成效,5到8年大见成效”。虽然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还只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但是在李奇的脑海中,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未来早已清晰。

  “三年内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还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但是在师资规模、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方面应该有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五年到八年的时候,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社会,还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突出的科研能力,彼时的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要在全国乃至亚洲、世界有一席之地。”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蓝图在李奇略带兴奋地言语中浮现,此时的他眼睛一如既往的有神。

  李奇的规划得到了学校的支持,首都经贸大学立志要把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打造成为“海外人才聚集地、科研创新平台和国际化教学实验区”。“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可以说常的,这方面我们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现在人才竞争白热化,形势是难上加难。”

  2004年,上海财经大学实行了人才“双轨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大量的海外人才在上海财经大学迅速形成集聚效应,出巨大的能量。上海财经大学如一声春雷,迅速在科研领域崛起,在2011年一项统计中,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类学校中已经排名亚洲前十,中国第六。

  “和2004年的上海财经大学相比,我们现在的处境难多了,当时他们人才引进难度相对来说小得多。但是难度大也得咬着牙上!咱们给出的条件肯定没法跟、北大比,但是我们一定要利用各方面资源和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些院校竞争人才。

  首经贸要想缩小跟他们的差距,首先要在人才引进上赶上他们”,李奇说道。截至目前,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已经引进8名海外人才,下一步将引进一些有学术影响的教授、副教授。高水平的学者不仅能迅速产出科研,还可以对年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为了让来到首经贸的海外人才“留得住,有作为”,首经贸在人事制度方面借鉴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对海外人才实行“双轨制”。“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两种待遇两种要求。”当问及什么是“双轨制”的时候,李奇的解释一语中的。“双轨制”实际上是指在一个学校内“国际轨”和“国内轨”并行。

  对于海外学者主要执行的是“国际轨”,也就是目前美国名校普遍采用的“常任轨”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只要在一定时期内做出一定即可获得类似于美国的终身教职。上海财经大学将海归博士纳入“常任轨”,每人有不超过6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学校对其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进行全面考核,最后的考核结果将决定其能否获得常任教职。

  “国际轨”享受的是较高的待遇,但是也有相对更高的科研任务。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常任轨”教师每人至少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其中包括诸如《美国经济评论》等顶尖经济学学术刊物的论文一篇。“较高的福利待遇自然对应着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压力,这些海归学者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小。”李奇说。

  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还于2013年6月举办“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2013国际学术年会。会议邀请了美国南大学教授萧政(Cheng Hsiao),杜克大学经济系教授沙基卜·可汗(Shakeeb Khan),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陈宇新(Yuxin Chen)等做了主题报告。

  来自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长江商学院、南大学、杜克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圭尔夫大学、莫纳什大学、普渡大学等中外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十余名学者参加了大会。

  采访当天,李奇比约定的时间提前来到采访地点,穿了一件非常朴素的格子衬衫,如果走在校园中,肯定不会有人认为他就是传说中学校引进的世界著名学者、“千人计划”人才。

  在李奇眼里,衡量一个学院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的科研能力,还要看它所培养的学生。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计划明年开始招生,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对比其它经济类学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会有变化,注重数学在经济学上的运用,比如,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之前,将先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我在授课时,发现他们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不用线性代数的知识,很多推理只能靠死记硬背,如果大学在教学上不,我相信,将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领域就会超越他们”,李奇说。

  据了解,2013年,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招生规模将在40到60人,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课堂将会对全校,只要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旁听。“好的课堂是应该服务于所有首经贸学生,将来我会亲自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授业”,李奇说。

  严格的教育将使从这里出去的学生受益。李奇夫妇育有一女一男,他们都非常优秀。女儿李凯西上十年级时就选修了微积分、化学两门AP(大学课程),她上十一年级时,在选修了统计学、计算机语言、生物学、英文、西班牙语等七门AP课程的同时,还自学了AP科学。

  这样,仅在十一年级期间,她就学了并考了八门 AP课程。由于她在十一年级结束前完成了数学和科学的全部八门AP课程,并获得全国统考的最高平均成绩,使她获得了2007年西门子全美AP首 (全美国只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获得全国首)。

  儿子李凯文2007年3月24日参加了由美国工程师协会资助的Mathcounts数学竞赛,在德克萨斯州的比赛中,他在参赛的288名竞赛优胜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第3名。接着,他又于同年5月中代表参加全美国的比赛,他和他的其他三名队友一起,获得了全国团体第一名,于2007年6月1日在白宫获得美国总统布什。

  “学习并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同学们首先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其次,每个人都要有实现自己目标的信心,没有信心即使有目标也会半途而废。只要有目标、有信心,我相信大家的大学生活将会非常充实。”李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