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纪念吴传钧院士诞辰100周年

※发布时间:2018-4-9 21:52:1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8年4月2日是吴传钧先生诞辰100周年。商务印书馆特别出版《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创新发展——纪念吴传钧先生诞辰100周年文集》。该文集从学科建设与方向、国家发展与学科责任、理论与技术方法创新、热点与前沿研究以及学科应用贡献等几个方面集中展示新世纪以来人文经济地理领域的进展与成就,以志对先生的怀念和。包括孙鸿烈院士、郑度院士、刘昌明院士、陆大道院士等60多位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领军人物为缅怀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泰斗吴传钧先生撰文,以此来深切缅怀吴传钧先生对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继承发扬吴传钧先生的学术思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的学科。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从 19 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离不开人类和地理的相互关系这一旨。吴传钧先生的一生长期致力于研究人地之间的关系。

  1918年4月2日,吴传钧先生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家族,自中学时期即受到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的,同时受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影响了爱国思想,下定终生研究地理学的决心。1936 年吴先生考取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地理系,开始踏入了地理学门槛。1948 年吴先生在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长期战争,积贫积弱,百业凋零。吴先生义无反顾,踏上回国报效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吴先生与他人自费创办了《地理知识》(《中国国家地理》前身)成为了普及地理科学的大平台。1956年在总理的关怀下,吴先生参加“中苏联合流域综合考察”,并主持经济调查和资源综合开发相关的生产力发展考察研究,提出了“查明资源,提出方案”的方针。

  1960 年吴先生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的角度阐述了新技术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几十年来,这一思想着一代又一代学者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又要关心新技术的发展及对生产力布局的作用。

  后,吴先生四处奔走,在国家科技领导层面、中国地理大会及各种学术会议上,提出了“要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口号。广大地理工作者予以热烈响应,同时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机构的认可和支持。人文地理学正式恢复了在科学体系中的学术地位,国内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得到广泛交流。

  1978年经吴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实现了中国地理代表团对美国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派往美国的中国地理学家代表团。许多美国地理学家称之为“破冰之旅”。从此,在中美地理学界之间建立起了学术交流的桥梁。

  1979年吴先生在广州召开的第四次地理学会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地理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学术报告。对地理与人—地关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理大会(IGU)上,吴先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外交家的风度周旋于代表团之间,并有理、有力、有节地陈述了我方的立场和意见,博得了绝大多数的积极反应。最终通过协商,大会执委会同意恢复我国在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席位,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地理界上的地位。

  1988年吴传钧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悉尼召开的第 26 届国际地理大会(IGU)。吴先生以广博而深邃的学识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当选为国际地理联合会的副。

  1994年吴先生编写《中国土地利用》学术专著,并在庆祝中国地理学会成立 85 周年大会上,为配合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以持续发展研究作为近期地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21世纪以来吴先生还积极参与到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各项建设规划项目中。他是我国地理学界的一代师,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特别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

  七十余年来,吴先生心地奉献给中国地理学,高举人地关系旗帜,引导广大地理工作者探索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过程,探索人地关系的机理、结构和优化调控,推动地理科学前进。他是中国地理学的重要舵手,引领中国地理学坦途,并对推动我国地理学的科研、国际地理学界的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0年创刊《地理知识》,2000年在纪念该刊创办50周年并更名《中国国家地理》大会上讲话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