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关键词:首先,语言的使用一定是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它不可能脱离情境。语言在社会情境中的主要使用途径其实就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因此,这几项语言技能也是关键。在这里面大家可能发现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看在英文里是viewing。这也是首次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听、说、读、看、写这五种技能。
为什么要增加看的技能?当今社会中意义与信息的传递已经呈现出一种多模态趋势,很多信息可以来源于看。信息可以通过一个图表,可以通过一幅漫画,也可以通过视频或歌词等传递,也就是不一定是全篇的文字形式。所以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交流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有必要补充到语言技能当中。那么,我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方式,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是要达到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态度,传递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目的。所以语言能力并不是仅仅要学习知识,或者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其落脚点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还有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对语言能力的理解。
根据我们对以上语言能力素养要素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评价都应该离不开听、说、读、看、写这些途径,离不开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目的。孤立地脱离语境而学习词汇或语法,不是在培养真正的语言能力素养: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素养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普遍局限于对中外文化异同的分析。提到文化意识,人们更多地想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往往忽略了文化知识中内涵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如何基于文化知识、文化比较和性思维,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文化意识应该指向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文化意识素养要素主要指中外优秀文化,既包括人文知识,也包括科学知识。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非常重要的是,对于外语或者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切入点是中外优秀文化,强调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人。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即基于文化知识建构的文化意识,是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文化知识内涵的理解,对文化异同之间的比较而形成的。学生在汲取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跨文化认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文。这种将指导他们获得正确的行为取向。也就是说,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到意识,从意识到,从到行为的内化、提升和养成的过程。
过去教育当中比较欠缺的是的多,学生获得的少,或者说帮助学生内化的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始终停留在外部知识层面,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态度和,也就无法影响学生的行为,导致知行不合一。对于很多道理,学生也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并不等于学生形成了个人的认识和,也很难影响他们的行为取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目前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标签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重新界定文化意识素养,让语言教育能够基于学科的内容,加深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比较、、评价、鉴别,从而汲取精华。在这个基础之上,使语言教育和学习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知行统一起来。
首先是对思维品质的简单定义,它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三个方面,即思维的逻辑性、性和创新性。在过去的语言学科教育当中,我们欠缺对思维品质的关注。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然后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地进行意义和意图方面的表达。所谓的性,并不是去一味地,或者说是直接提出的意见。所谓的就是强调思考,包括我们所说的reasoning要善于提出疑问,而不应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接受所有的信息。具有性思维的善于提出问题,善于通过搜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或者评价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可信。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和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这三种思维特征的强弱就反映了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低。
学习要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学习能力的提升关键在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两个方面。过去在我们的教育中,学生可能也会运用一些策略,但是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调适。调适即指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习的需要,调整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时间等。运用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主要目的是提升学习的效率,所以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四个要素。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英语教育就是在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来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同时,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扩展文化视野,丰富思维方式。因为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从汉语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去接触、体会和发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接触更多的文化知识,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背后的社会背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步拓宽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所以,语言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具有独特的价值。
文化意识的价值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的眼光、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特别是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具有一定的社会担当,作为个人和去承担责任,学会、做事,成长为有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思维品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发展特征以及发展的水平,其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十几年实施的国家第八次课程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一个落脚点。这次高中课标修订提出了思维品质目标。我们需要思考:思维品质如何能够融入英语学科?我们如何能够基于英语学科内容和学科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只有通过语言、思维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没有思维参与的课程,应该说都是表层的或是表面的学习,这种表面的学习也正是我们现在课程进一步深化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教学上的模式化和形式化以及浅层次学习等,都是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四是学习能力要素的价值。学习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形成管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学会拓宽学习渠道和提升学习效率的保障。以上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选取这四个要素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