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风俗习惯莆田“做大岁”传承爱国与自强 习俗来自抗倭时

※发布时间:2015-1-22 1:52:3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重庆中考论坛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市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站,重庆中学生网好,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中学学习网,重庆中学生网家教,重庆中学生论坛,重庆学生zslpsh,重庆高考论坛zslpsh,重庆中学排名zslpsh,重庆中学zslpsh,重庆中学生,重庆学生网中考,重庆中考zslpsh,重庆中学生交友,重庆初中生,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土话网,西南云南方言网,最新电影淘娱淘乐,tianyanmao.cn,重庆18680好,岳阳yy房产网,重庆18680,云南西南方言网,网店taoyutaole,电影淘娱淘乐,最新电影淘娱淘乐,电影淘娱淘乐,娱乐资讯taoyutaole,影视淘娱淘乐,taoyutaole笑话,taoyutaole淘娱淘乐,娱乐taoyutaole,时尚taoyutaole,重庆生活新闻,贵州西南方言网,027旅游新闻网,重庆特产18680,0871昆明旅游人才网,重庆生活18680好,观赏虾之家zadull,022天津交友,022天津交友网,水草造景zadull,18680重庆特产,0755深圳交友网,0755深圳旅游招聘,0755深圳旅游招聘网,0755深圳旅游新闻

  抗倭古战场戚公祠

  白额春联

  □东快记者夏菁/文图由莆田宣传部提供

  新年的脚步已悄悄走近,莆田的街头也开始逐渐热闹起来,放眼望去,车水马龙,一片的气氛。

  不过,在明代时,这片土地曾被日本倭寇,并给莆民留下的记忆。

  经过漫长岁月,莆田人已把自己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潜移默化注入过年习俗,也就是每年过两次春节,旧历大年三十过小年夜(“做小岁”)和正月初四“做大岁”。

  莆田人“做大岁”的奇特风俗,乃全国独有。而且,经过祖祖辈辈相传,如今已渗入每个莆田人的灵魂之中。

  莆田人每年都过两次春节

  一年一岁,对于莆田人而言,特别讲究“做岁”。到了腊月,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认认真真把“岁”做好,祈盼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

  在莆田,除夕夜全家围炉,正月初一早吃面。除此之外,至今还沿袭初四“做大岁”的习俗,即初四晚再围炉,初五早也要再吃面,这等同于有两个除夕和初一。

  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例如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虾(谐音“和”,意即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蟹(要选十只脚齐全的,寓意十全十美)、海蛎(谐音“在”,寓意来年家人都还在这个)。此外,焖豆腐、莆田卤面是必备的。

  这看似隆重的背后,却是一段的历史记忆。

  据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兴化府(今莆田市)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殆尽,死亡三万余人。

  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多次前往莆田抗倭,期间,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终于把倭寇出境。

  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边掩埋亲友的尸体,一边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大岁。

  为纪念这段抗倭历史,缅怀戚继光的英勇事迹,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家仇国恨,追念者,莆田民间相互约定,此后每年统一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正月初二亲友间互不串门,牢记失亲之痛。不过,后来就变通为初一如已到亲友家拜过年,初二就不必忌讳了。

  在“做大岁”的同时,莆田城乡家家户户普遍白额春联,以示祭奠之情,节庆表余哀。

  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上端露出一截,以示心有余哀。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上白额春联的风俗。

  2008年1月,莆田市被列入“国家级民族传统节日示范地名单”。

  莆田抗倭历史影响着后人

  忘记过去等于,尤其是面对国耻家仇。

  正因如此,莆田人民除了延续这一特殊的习俗,如今依旧有一批人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其背后“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深层含义能让每一代人铭记于心。

  毛元林,莆田市三一教协会会长,如今已73岁。他从小就从奶奶那里了解到“做大岁”的由来以及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的事迹。于是,他的人生就和这段历史密不可分。

  当时的林龙江目睹家乡的,变卖家产,赈民救灾,瘗骸。据记载,林龙江组织70多人,先后6次在莆田、仙游城乡瘗骸,总共有23800具,其中收埋全尸3000具,火化2000余具,埋葬遗骨百余担。

  1996年,莆田市有关方面在市区东岩山发现林龙江当年埋葬倭患者骨灰罐的地方,建起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收藏骨灰5000多罐。2004年8月,明代倭难义冢搬迁至市区石室混元上真人祠侧畔,成为莆田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多年来,毛元林会尽自己所能,到教育给每一个小孩子讲述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在莆仙文化中,抗倭历史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毛元林表示,如今,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前来参观,他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让其真正传承下去。

  不过,在莆田,这样的平台还有不少。抗倭古战场林墩戚公祠、抗倭圣迹东镇祠也是爱国主义教育。

  现东镇祠堂内遗存有明朝的石门鼓、石珠等文物,特别是正殿外墙石壁保存创建时的石佛子衣、佛子饭等图案,十分独特。

  东镇祠主任吴玉书今年已85岁,在当地德高望重,其延续了林龙江的,平时生活节俭,一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就会解囊,持续这样做已长达50多年。据吴玉书老先生介绍,这些石佛子衣、佛子饭是特别为抗倭英雄、乡亲所设立,当时大家都被抢得没有任何钱财,只能通过这种朴素的方式来寄托对先烈及亲人的和思念。

  值得欣慰的是,历史并不曾出现断层,年轻一代也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少。

  对于11岁的曾承婕来说,每年的“做大岁”习俗,以及抗倭历史,多多少少都会从祖辈那里以及学校的爱国教育中了解到。同样的,12岁的陈于枫,虽然坦言老人家说的有些话听不明白,但也知道缘由抗倭,大年初二也会老人家的话,乖乖待在家里。

  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做大岁”和除夕夜一样隆重,鞭炮声、烟花焰火,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互相串门,小孩子也十分开心,看烟火、玩爆竹,每年过两次年,家家户户都能热闹两次。

  “做大岁”习俗传承更需搭平台

  在莆田的大地上,“做大岁”这一莆田祭奠倭患者的习俗已被广为。

  不仅如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80多万莆商,以及世界上8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万莆籍海外侨胞,也都把这种独特的“做大岁”习俗文化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闽文化百花园里一枝独秀、颇具特色的文化奇葩。

  “这种习俗隐含着历史的剧痛,有思亲念祖、爱国爱乡的情怀,还有教育警示后人意义。”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刘福铸表示,闽文化有很多民俗文化,而这一习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有其深刻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未来,如何延续这一独特的闽文化,如何将其蕴藏的力量不断发扬光大,这也许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越来越多的莆田年轻一辈听不懂莆田本地话,对“做大岁”也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

  有专家表示,“做大岁”这一习俗自发于民间,未来更需要部门搭平台进行传承。

  对于林志鹏来说,“做大岁”的意义在于那是他人生记忆中的一部分。“做大岁”不仅仅是童年回忆的一个延伸,过往的血与泪已经遥远,但是“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含意从来不会淡化,也不应该被淡忘。

  (东南快报(微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建行福建莆田分行深化金融服务 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

  莆田一男子因感情纠纷 约见前女友将其当街

  莆田一男子因感情纠纷 约见前女友后将其

  莆田仙游新“十二美景” 形象宣传

  莆田民间手艺人 CCTV 央视乡土 元旦特别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