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桑蚕丝绸习俗》宣传片盛泽取景拍摄_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5-5-23 12:36:1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图为桑蚕丝绸习俗拍摄现场。(摄)

  蚕桑养殖是吴江地区主要农村副业之一,其收入与耕作等量齐观,吴江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桑养蚕。明清之际,丝绸业大有发展,震泽丝市、盛泽绸市相继兴起,辑里丝及盛纺成为名品而著称于世。在蚕桑业、丝绸业兴起的同时,乡民出于求富、祈求消灾祛难,取得丰收,渐演化出一系列的蚕桑风俗,如蚕神,养蚕禁忌(蚕开门、蚕关门)、口彩与忌讳、祛蚕祟、蚕谚以及收茧后的看花蚕、缫新丝、剪茧花、照田蚕等。

  5月19日,苏州市非遗项目拍摄小组来到盛泽,在盛泽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盛泽文化名人周德华的带领下,进行《桑蚕丝绸习俗》宣传片的拍摄。《桑蚕丝绸习俗》入选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此次拍摄目的是记录和传承这一习俗。

  讲述桑蚕丝绸文化

  “古时候在蚕事之前,蚕农备香烛前往蚕神祠庙,,通神许愿,祈求,而富有蚕户则延请僧道拜蚕花忏。蚕农以往在孵蚁、蚕眠、出火、上山每一阶段都要在家祭祀一番。近代渐趋简化,一般只在清明前后蚁蚕孵出之日,将供品和蚁蚕上桌,称为祭蚕神。”周德华告诉记者,桑蚕丝绸习俗大致分为8个部分,即戴蚕花祭蚕神、祛蚕崇、蚕关门蚕开门、看花蚕缫新丝、剪茧花、照田蚕、竖蚕花竹和摘蚕花。

  古代养蚕技术相对落后,孵种期间,蚕娘身穿老棉袄,关在睡房内,将蚕种焐在胸口,消除,靠体温使蚁蚕孵出,这个习俗称为“暖种”。“蚕关门后暖种,(下转04版)

  (上接01版)已婚妇女在养蚕期间孤眠独宿净身以示虔敬。饲蚕之始必须先对儿童切切,防其说话犯冲,若祸从口出,要遭到重重责打。”周德华诉说桑蚕丝绸习俗中的一点一滴。

  通过桑蚕丝绸习俗,让拍摄小组简单地了解养蚕的一些知识。随后,周德华和文化站工作人员就拍摄的流程跟拍摄小组进行详细交谈。

  现场拍摄体验习俗

  当天,记者跟随拍摄小组来到盛泽镇桥南村的一户人家,户主叫陈顺泉,这户人家养蚕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经验比较丰富,对桑蚕丝绸习俗也颇为知晓。“我们村上还有好几户人家养蚕,养蚕那么多年,确实有很多习俗传承了下来。”陈顺泉告诉记者,养蚕之初要洗蚕匾,迎候蚕宝宝诞生;在门上“蚕事大吉”红条,以防生人闯入附带病菌;蚕室内挂“蚕花念四分”红条,蚕匾内放置红色剪纸蚕猫以驱鼠;蚕关门期间亲戚邻居亦互不往来。

  拍摄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养蚕还有一些“禁忌”。周德华介绍,桑叶进门前,用桃枝拍打以防带来野鬼,传说桃树可以驱邪;养蚕期间食用面条时,要闭嘴咀嚼,一口吞下,以防“拖丝娘”病危害蚕宝宝;在蚕室内赤膊,以防蚕宝宝学样不结茧等。

  “传说青娘藏在螺蛳壳里,养蚕期间吃螺蛳时用竹签挑出,闭嘴咀嚼然后把螺蛳壳抛上屋面,防青娘蚕宝宝。”陈顺泉告诉记者,他还知道一个口忌,就是蚕家叫酱油只能称“赤辣子”,不能直呼酱油以防蚕生“酱油病”。但是也有不知晓的,养蚕数十年,有些禁忌他也是头一回听说。

  精心制作更好传承

  “原来养蚕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今天真是开阔了眼界。”令拍摄小组负责人印象深刻的是拍摄蚕开门。蚕开门又叫望山头,家蚕上蔟结茧,收成在望,可以敞开宅门,称为“蚕开门”,此时邻里亲戚相互,探望结茧情况,并互赠礼物。其中有定胜糕和水糕,水糕在当地土话中的谐音是“丝高”。此外,还有鲞鱼,它的口彩是“有想头”,期望明年再获丰收。“有些桑蚕丝绸习俗蛮有趣的,我觉得是应该记录和传承下去的。”该负责人说。

  “现在很多桑蚕丝绸习俗就连养蚕户自己都不知道,更不用提那些不养蚕的人。”周德华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拍摄宣传片可以很好地记录桑蚕丝绸习俗,为后世的人保留这个文化瑰宝,不至于失传。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快,很多人的注意点都在经济上。而文化方面,许多非遗项目都有失传的,现在用镜头把它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等宣传片做好,他们还将开展一些宣传,更好地将桑蚕丝绸文化与习俗给更多的人。